築巢引鳳 水到渠成-凯发旗舰
作者:張志剛,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在討論香港人口政策之前,更重要的是制訂香港的產業政策。
內地省市的一把手,他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招商引資」。
各省市最希望當然是取得中央給予的支持政策,但就算得到這些政策,也要為外來投資提供有利的環境,甚至把中央給予有利的政策再進一步提升整合,優化其競爭力,他們的概念都是一致的,簡而言之,就是「築巢引鳳」。
把有利於投資的硬件和軟件都首先做好,有了這些條件,再配合積極的招商計劃,吸引有前景的投資之後,其他的相關資源就蜂擁而至。
去年和一位曾經在西部地區主政的省部級官員座談,個人向他請教,西部地區投資條件相對落後,他用甚麼辦法可以在短短十多年間,就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電子產品生產基地。
最高產值時,全世界每賣出3部筆記本電腦,就有1部是由中國西部地區生產。
這位先生講述這些經歷時,只是輕描淡寫。
首先,中央對西部開發有一套完整的政策,這些政策對外資有很大吸引力。
他當年就召集全球四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商,向他們解釋這些政策下,可以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優惠條件,再聽取外商的意見和要求。
當時這些電腦生產商對那些優惠政策也很滿意,就只是關注如何把產品運往世界各地。
地方政府建議加強長江到上海的江運效率,以及完善西部機場飛機貨運這兩大物流渠道,第三招就是開建中歐班列,把電子產品由重慶以鐵路運往歐洲。
有了海陸海三路的物流措施之後,四大電腦生產商就成功落戶。
當時個人好奇追問,電腦的零部件繁雜眾多,西部地區如何可以同時吸引這麼多企業一同進駐西部地區。
這位先生的答案也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四大電腦生產商落戶的消息一出,所有零部件生產商、貿易商馬上聞風而至,緊貼大企業進駐重慶和西部其他地區。
政府構成了有利的條件,之後就可以把後續工作交給市場,市場無形之手接力之後,就把全國的資源指向西部地區,人才算是最有價值的資源,也從中國各省移入重慶和周邊的西部地區。
周前本欄介紹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時,就特別指出對東北地區,最大威脅是人口的流失,尤其是年青的工作人口離開原居地。
這些人流向何方,那當然是發展機會多的地區。
以前有一句順口溜: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
廣東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投資機會最多,就業機會也最多,想發財的都湧到廣東而來。
看看廣東和深圳的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中間有巨額差距,那就可以知道有多少外省人士,沒有取得廣東戶籍,但都到廣東發財。
剛才提到的西部地區,就以重慶為例子,在2005年,人口只有2800萬人,到去年底,人口上升到近3200萬,升幅達14%。
而另一個西南地區省份貴州,在2000年人口有3756萬,之後一直下跌,到2010年跌到不足3500萬。
但後來中央政策支持數據中心落戶貴州,連帶相關的數字科技產業也興旺起來,人口馬上止跌回升。
到2023年就升到3865萬人,比2010年升了11%。
如果只看省會貴陽,那升幅更為驚人。用去年人口640萬來計算,比2000年337萬升了足足九成,原因就是得力於數據中心和數字經濟帶動,人才跟著機會走。
所以討論人口政策,不能只看人口。
事實上,沒有一個客觀指標,確認一個城市的最理想規模。
另外兩個金融中心,紐約和倫敦的人口也是在800到900萬人之間,就算和國家相比,瑞士人口870萬左右,新加坡不足600萬,但都幹得有聲有色,因為人才都是用得其所,人口不必多,足夠支撐這個地方的核心產業即可。
所以在討論香港人口政策之前,更重要的是制訂香港的產業政策。
我們要發展那些核心產業,這些產業的定位是否合適,它們的競爭力是否足夠,之後才輪到人口政策和輸入人才的政策。
在十四五規劃中,香港提出八大中心,另外教育和醫療也可以發展成為樞紐。建構好這些中心和樞紐的核心競爭力,人才自然到位。
正如上周本欄解釋,香港對商業人才入境工作的條件並不嚴苛,走既定程序而已。
而這些程序甚至可以進一步放鬆,「高才通」和其他輸入專才計劃的最大分別,就是「高才通」可以先來港,再找工作,其他的就要先有聘用證明,再取得居留簽注,但就算次序互易,最終還是要找到工作。
所以產業政策應該先行,築巢引鳳之後,自然水到渠成。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