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共享单车又涨价了!工作日前10分钟1.5元,网友热议-凯发旗舰
据北京青年报,近日,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哈啰、青桔等品牌的共享单车将工作日的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超过10分钟后,计费标准为每15分钟1元。调整后,1小时的骑行费用从4.5元上涨至5.5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成都的节假日和周末起步价均为1.8元。南京、武汉、西安等地也采纳了类似的工作日和休息日不同计费策略。有用户表示,在成都骑哈啰单车,节假日前10分钟收费1.8元,后每15分钟1元,照此计算,1小时约5.8元,“比几年前贵了不少。
北京的共享单车市场目前仍保持较为稳定的计价方式。北京市场的起步价维持在1.5元/30分钟的水平,这一价格自2019年起已经保持了近五年。
对此,哈啰单车客服回应称,由于运营调整,当前车辆价格已经上调,调价前也进行了公告公示。“您在扫码确认开锁页面可看到当前定价规则,骑行结束后,也可通过订单页查看计费规则。”
对于价格上涨,用户的态度呈现分歧。一些用户认为,共享单车提供了公交和地铁无法覆盖的便利性,即使价格上涨,仍然愿意为之买单。“共享单车对我来说还是有用的,尤其是上班赶时间,可以快速从地铁赶到公司”,一位上班族表示,尽管价格上涨,但在必要时刻,共享单车依然是他的首选。
然而,也有网友质疑共享单车涨价后是否失去了经济实惠优势。“骑行11分钟,花费2.5元,坐公交不香吗!”一位用户对涨价后的单车性价比表示不满。有用户更是表示:“我算了一笔账,从家到办公室坐公交和骑车都是30分钟,公交2块,共享单车3.5块,如果每天上下班都使用共享单车,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一些网友还指出,共享单车的便利性受到停车限制的影响:“现在共享单车还限定了停车点,商业中心、居民小区附近停车点很少,有时为了停车还要走一段路,感觉并不太方便。”
据潮新闻,共享单车从出现至今,已走过十年。从前期混战到当下短暂的尘埃落定,共享单车已基本进入了黄色的美团单车、蓝色的哈啰单车、青色的青桔单车三巨头时代。回想野蛮生长时期,各家企业都做一件事,大量铺设单车。背后一大原因是畸形的押金制。过去,想用共享单车,用户要先付押金。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当时,每家企业只关心用户数,因为只要用户越多,收的押金越多,投资人也会看好。有了现金流,就投更多的单车,再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一个循环,越来越畸形。”一位资深共享单车界人士表示。
“这几年,要说共享单车如何生存下来,首先应该是整个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变。”该人士说。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运营企业原则上不得收取用户押金。从过去的依靠收取押金盈利,到现在的免押金模式;从以前专注于现金流,到现在专注于保障骑行用户权益。
“目前来看,共享单车的利润仍然微薄,能够生存下来,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一位共享单车从业人员分析,简单算笔账,杭州用户在有月卡的情况下,每天骑行3~4次,如果按单次最大值1.5元算,4次就是6元,一辆车的成本是1200元,那么这辆车要200天才能回本,更何况单车行业还存在明显的淡旺季。
据广州日报,今年4月份,众多网友热议节假日共享单车价格上涨现象,指出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将起步价从原先的1.5元/15分钟提升至1.8元/15分钟。共享单车节假日涨价并非新鲜事,2023年“五一”假期之前,便有共享单车品牌宣布节假日调价,调整完的价格与今年清明节网友反馈的1.8元/15分钟的起步价相同。
共享单车企业对此解释为,节假日期间人力和运维成本上升,考虑到共享单车的重资产投入、折旧费用以及人力资源开销,若不进行价格动态调整,在某些城市将难以维持运营。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但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在节假日的涨价行为有其合理之处。在面对人力和运维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共享单车企业需要通过价格动态调整来维持运营,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然而,企业也应当在涨价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以及公开透明地沟通涨价的原因和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护自身运营的同时,赢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打工人逐渐骑不起的共享单车,让部分网友忍不住感叹“还不如坐公交车”。按照前述1小时约5.5元的费用,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大多数地方油价8元多一升,现在骑一小时共享单车相当于骑走了大半升油。
但是骑车一小时的路程,不仅可能没有汽车半升油跑得远,而且还得靠自己脚蹬,更不提公交车定价均为2元,而地铁起步价也就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