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旗舰-凯发k8官方旗舰厅

睡前消息548期文稿:刘亦菲与《围棋少女》,帮你鉴定朋友-凯发旗舰

大家好,2022年2月7日星期二,欢迎收看54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督工,过去几周,一直有观众在评论区发言,想让你谈谈刘亦菲推荐网络小说《围棋少女》的事情。督工你上周也在b站发了相关动态,现在开始吧。

我先回顾一下事件经过。《围棋少女》是一部2001年的小说,最近被拉出来批判,主要原因是被其他作品牵连。

1月5日,四川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点名批评网络小说《风情不摇晃》,因为内容包含了女主角和毒贩谈恋爱的情节。原话是“文学创作要有底线,莫让英雄流血再寒心。”出版社当天回应,作品已经下架。

这次成功的文艺批判激励了全网举报小说的热情,而且方向很快从内部矛盾转向更刺激情绪的国际矛盾。比如说,1月份有人指责网络小说《西北有高楼》涉嫌美化日本侵略历史。这部小说描写的日本皇族人物,原型对应了乙级战犯、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负责人朝香宫鸠彦王。之后,不等有关部门处理,晋江文学城主动下架,网购平台也删掉了相关商品信息。

500

紧接着,《围棋少女》被列入了批判名单,理由也是美化日本侵华战争。很多人引用了男主角的发言,指责他把侵华战争美化为“解救中国”,说“日本人是中国人救星”。一些自媒体指出,《围棋少女》已在多国出版,被改编成外国话剧,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到西方了,必须重拳出击。

1月7日,法制日报网站官方微博发长篇社论,批判《围棋少女》,还发起了一个微博话题:小说围棋少女被曝美化侵华战争。

但《围棋少女》的出版时间实在太早了,2001年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新一轮社交媒体用户当时多半在读小学,没空关注小众网络小说。所以自媒体批判《围棋少女》还需要找一个当前有热度的中介话题,吸引注意力。刘亦菲就是这个被挖出来的中介。

刘亦菲真的推荐过《围棋少女》吗?

这是事实。

2014年,刘亦菲接受朱丹的采访,说自己为这本小说着迷,《围棋少女》改变了她对表演的认识。

2015年,刘亦菲和作者在微博上频繁互动。刘亦菲说山飒是自己最爱的作者。

500

2015年9月8日,刘亦菲微博有和作者山飒的合影,表示这是迟到了八年的见面。

500

29105年9月,媒体报道,刘亦菲将在《围棋少女》改编电影中担任主演。

这部电影没有后续消息。但是刘亦菲对《围棋少女》还是念念不忘。

2020年刘亦菲在北美宣传电影《花木兰》,表示很喜欢《围棋少女》和它的作者。还再次提到,曾经有机会出演《围棋少女》改编的影视作品,她很向往这个角色。

所以,批判《围棋少女》的人挖出刘亦菲做中介,是很聪明的谋划,的确把旧话题炒出了新热度,拿得到了网络流量。

这么多媒体和自媒体认为它美化日本侵略、宣扬殖民统治,还到法国拿奖丢中国人的脸。督工你怎么看这些批判言论?

先说讨论前提——不看小说,就没资格发表一个字的评论。我用百度搜索引擎,用“围棋少女”加“原文”做关键词,翻了几页就找到了小说全文,观众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试试。

500

读完之后,结论显而易见——这些攻击《围棋少女》的人都是别有用心,为了流量可以卖掉一切,包括中国人的脑子,也包括自己的良心。他们的行为只证明了一条规律,就是如果拿出政治正确的立场就可以上纲上线找茬,就可以断章取义造谣,一定可以证明所有写过字的中国人都是坏人。实际上,当初最擅长这套下贱玩法的赛雷三分钟已经把自己的形象玩崩了。文化气氛败坏的时候,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幸免。

对于《围棋少女》的首要批判是主题反动,指责女主角不顾家仇国恨,和日本军官谈恋爱。

500

但小说的情节说得很清楚,女主角在爱上男主角的过程中,根本就不知道他是日本军官。男主角为了搜集情报、或者为了释放心理压力,跑到千风广场下围棋,自称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才偶然遇到女主角。

这里有一段非常符合欧洲低龄学生审美的描述:“我打扮妥当:麻质长衫,巴拿马草帽,题字折扇,我一下子颇具满清秀才的风采。一副眼镜,更给我加了几分西洋书卷气。”

男女主角每次碰面,活动基本上是下棋,只有极少的交流。女主角最终知道男主角的身份,已经是在小说的结尾了。当时女主被日军俘虏,男军官为了避免她被其他日本人强奸,先杀了女主角再自杀。直到这时候,他才知道女棋手的名字是“夜歌”。这些情节充满了初中生水平的幼稚历史幻想,但无论说不上立场错误。

《围棋少女》受到的另一种主要指责是美化军国主义思想。

小说的确包括了大量美化日本侵略的文字,大多数批判它的截图都是原文。但如果以此为标准禁止小说出版,全中国的抗日题材作品都得烧掉。因为这本书是双视角的小说,错误言论都是男主角这个日本军官说的。如果禁止日本军官在小说里发表侵略言论,我们的后代一定会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误会,以为日本军官都是和平主义者。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军官在小说里根据自己的立场提建议,中国应该让出一部分土地,给多灾多难的日本当缓冲,和平就自然到来了。在俄乌战争期间,很多中国自媒体表达过类似的反动言论,现在还过得很好。倒是《围棋少女》转述日本军官的言论被批判。

500

500

另外,就算是从男主角日本军官的视角来看世界,作者也大量描写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残暴行为。比如说,为了切断抗联游击队的补给,日本军队烧掉农民的粮仓,屠杀中国人。

500

为了避免游击队利用庄稼掩护破坏铁路,日本军队直接烧掉铁路两侧的农田,导致农民破产饿死。

这些行为的确是中国惨痛的记忆,但更是抗战期间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限制文艺作品只能写中国胜利,不能描写失败和损失,甚至不许日本方面描述战争罪行,我们的后代会奇怪,为什么一路胜利的中国军队,用14年时间还解决不了自己领土上的日本人。

换到中国女主角一边,小说大多数内容更是支持中国的爱国运动,支持反抗日本侵略的行为。女主角在市场上,听到伪满洲国禁止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很快周围的人都跟着一起唱,表达对日本占领的不满。

500

后来女主角的几个好友参加了抗联,策划了暴动,女主认为他们是爱国者。在朋友被捕的时候,她甚至考虑过冒险联系抗联部队。

最能直观体现媒体恶毒用心的内容,在第62和63节。

第62节,男主角基于日本军官的立场发言,认为七七卢沟桥事件是中国军队主动挑衅,日本军队被迫回应。

紧接着第63节,女主角从中国人的视角指出,日本对卢沟桥事变的描述属于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500

就我观察,最近忙着批判《围棋少女》的媒体,都喜欢引用62节日本军官的发言,证明它是一部美化侵略的小说,然后故意跳过几行之后的63节。这种看了原文还嘲笑中国读者智商低的行为,只能证明这些媒体最看不起中国人,最歧视自己的读者。他们的潜台词是,自己智商高,就应该在精神上统治其他中国蠢货。

我看到网上还有一种指责,说《围棋少女》没有描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悲观的失败主义。但是按照原书描述,男女主角结尾死去的时候,是北平陷落后不久、1937年秋天。这时候日本军队还没有深入中国关内领土,甚至连淞沪会战都没开始,任何作品都写不出中国的胜利。拿这种事情来批判,更是拿着原文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觉得《围棋少女》缺乏文学性,也没有历史厚重感,不值得读。但既然这么多人都来批判《围棋少女》,制造了网络热搜,我倒是认为中国人都应该来读这本书了。最起码我们要看看自己批判的东西。不能让别人拿着截图制造信息差,不能让他们像放羊杀猪一样随便激发读者的情绪换流量。

从出版到现在,《围棋少女》已经22年了,翻译成中文也是非常早的事情。在营销号找到刘亦菲这个中介工具之前,《围棋少女》的形象并不负面,甚至还有过中法合拍电影的传闻。所以《围棋少女》最近的热度和内容无关,和立场无关,只和自媒体追求流量的狂热有关。

另外,观众可能注意到了,批判《围棋少女》的自媒体,主要火力集中在小说内容和刘亦菲推荐两个方向,针对小说作者山飒的攻击反而比较轻。这里我要介绍一下作者:

500

作者山飒,本名阎妮,1972年生于北京。10岁起就连续在《儿童时代》《儿童文学》《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上发表作品,1987年山飒15岁加入北京作协。1990年9月,由诗人艾青与北京作协推荐,山飒去法国巴黎留学。这身份听起来就相当不一般。

根据公开资料,《围棋少女》是山飒献给外祖父母的作品。她的的外祖父母是老革命家庭,一起在太行山打游击,一起去延安受培训,据说她的外祖父曾任东北某大城市市委书记,所以她对东北很有感情,最后把抗联故事写进了自己的小说。

500

这样的作者,显然不方便围攻,更不能随便深挖思想根源。如果像对其他敌人那样,从家族历史开始深入批判,恐怕会惹来大麻烦。所以刘亦菲现在被指定为《围棋少女》的主要代言人,给自媒体提供一个够得着的批判对象。让这一类欺软怕硬的怂货来引领中国舆论风向,我们的社会一定出了点问题。

那督工你看了原文,怎么评价这本书呢?

500

为了避免观众看书的时候感觉到不舒服,我先介绍一下剧情,算是打个疫苗。

标题说的“围棋少女”就是女主角,设定是一个清朝贵族后代。清朝灭亡之后,主角家庭和溥仪一样,也从北京搬到东北生活。女主角自幼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但内心叛逆,不愿意看到日本人占领中国,也不满意亲人和自己庸碌的生活。

为了寻找刺激,她同时和两个男性好友交往——晶琦和敏辉。后来女主角和敏辉偷情怀孕,而敏辉因为参与抗联的暴动被日本军队逮捕,判死刑。

在刑场上,敏辉临死前亲吻了另外一个女性同志,女主角嫉妒发狂,甚至在回家之后,还暗自胡思乱想,这两个革命同志是否有过更亲密的交往。这种情节,放到琼瑶剧可能都嫌加料太多了。

500

在好友因为暴动牺牲之后,女主一度考虑过自杀,之后又多次到千风广场找陌生人下棋,爱上了不知道名字的陌生对手。这种情感上的转折明显太幼稚,只能拿给初中生读者换市场。

男主角的思想转折也很生硬。小说前面大多数时间,他反复强调“军人要为帝国效命疆场”,而且也执行了镇压抗联,屠杀村民的命令。之后,作者想把男主角的行为扭过来,给他的生活加了一批特殊设定,比如说童年有中国保姆陪伴,熟悉中国文化;比如说关东大地震亲人死亡,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创伤。但用这些伏笔来解释男主角为了抗日女性而殉情自杀,明显也是中学生看了几本言情小说之后的简单想法。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低水平爱情小说,作者从一开始就想好了结尾的殉情故事。只是为了让故事更有神秘色彩,更悲壮,她才把历史故事和东方文化强行揉进去,但并不在意具体细节的准确性。如果把中国的国名换成其他被侵略的国家,把围棋换成国际象棋或者印第安人的猜拳游戏,小说拿到法国也能得到同样一批中学生读者的投票。

看完小说,我认为刘亦菲反复推荐《围棋少女》只能证明一件事,就是刘亦菲没看过多少好小说。无论是以2001年的标准,还是2023年的标准,《围棋少女》都是一本平庸的作品,缺乏有张力的冲突,也没有感染人的剧情。小说唯一的可能亮点,就是貌似宏大的历史背景,但同时也缺乏真实的细节,所以显得空泛。如果不是为了做这期节目,我和我的同事绝对没有兴趣把它读完。

最典型的问题,虽然小说标题是《围棋少女》,但是整本小说,描述围棋的内容只有几十行,甚至没有描写过一次真正的对局过程。无论是围棋元素,还是历史气氛,都只能给西方读者制造一点神秘感。稍微对围棋和历史有点了解的东亚读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会喜欢。

500

所以这本书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中文圈好评不多,倒是在法国获奖。但也没必要高估法国人赞美的含金量,因为它拿到的是中学生龚古尔奖。先由10名评委选出12个提名,然后2000名15岁至18岁的中学生投票确定最终获奖名单。拿到龚古尔奖,只能说明《围棋少女》利用跨文化圈的神秘感忽悠了一些中学生。以我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我相信这些中学生长大之后重读,恐怕会收回自己青春期的投票。

但无论书写得好不好,都不能凭空编造谣言来攻击,更不能利用信息差去诈骗读者。最近《围棋少女》被围攻,核心逻辑是:抛开事实看立场,不问证据抓内奸。对于这种现象,我想讲一个历史故事。

睡前消息团队有一个旅游节目《我们生长的地方》,到现在只拍了西安一季。其中第三集到了陕西的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

500

根据《汉书》等权威著作的记载,郑国渠的总工程师是一个韩国间谍,而且从名字来看,是韩国吞并郑国之后加盟韩国的家族。

战国时期,这个工程师跑到秦国,说你们虽然占了关中平原,但是水利规划很差,管理体制不行,要是按我说的计划整改,肯定旱涝保收,产量翻倍。

秦国统治集团派了懂行的人反复考察他的计划,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他身份可疑,拿了韩国人的钱,希望转移秦国的战略重心,缓解本国的压力。

第二个结论:他对秦国经济的评价很有道理,提出的计划具备可行性。如果秦国谦虚学习技术,认真落实工程,几年内也许没空打韩国,但长期看来明显提升国力,对所有国家都保持绝对优势。

所以秦国不仅不杀间谍,还继续让他管理工程,秦始皇当国王的那一年,郑国渠开工,把关中平原变成了中国最可靠的后勤基地,25年后秦国灭掉了包括韩国的所有对手,统一中国。

21世纪再重新看这段历史,最主要的经验是:讨论问题只需要讲逻辑,看事实,忽略其他所有因素。内容对不对,和发言人的身份无关。如果说得没道理,再忠诚的表态也没价值;如果说的有道理,就不应该怀疑别人的立场——哪怕是个被证实的外国间谍在发言,也不因人废言。秦国建立了这套科学评价体系,所以相对其他国家有压倒性的制度优势,能发挥全部潜力。用这几年流行的话说,这是“降维打击”。

当然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国家几十年后就消失了,因为统治集团没有坚持科学原则,而是搞出了“指鹿为马”的评价体系。说的对不对根本不重要,声音是否和上级一致才重要。别说是疑似外国间谍来发言,就是本国的高级官员敢乱说实话,也一样要杀掉。这个时候郑国渠还在,关中平原的后勤物资也不少,但在“指鹿为马”的原则下,再多的粮食也养不出能打仗的军队。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验,到了当代也一样有效。美国登月计划,动力来自于冯布劳恩主持开发的土星5号火箭。在人类登月之前20多年,冯布劳恩是纳粹德国的军事工程师,开发的v2导弹是二战期间最危险的武器之一。到了德国投降之前的1945年,他还在开发潜射导弹,准备跨越大西洋轰炸纽约。

当年秦始皇用韩国间谍的名字命名水利工程,几千年不改;美国登月成功之后,月球上也有个环形山叫冯布劳恩,而且得到了全世界公认。2011年,中国民政部确认了第二批月球标准汉语地名。只要月球不被炸掉,我们就会一直在月球地图上看到这个德国俘虏的名字。

500

500

郑国渠和冯布劳恩环形山证明,大国成功的经验,彼此都差不多。进步的社会,必须让事实决定立场,而不是立场决定事实。如果少数人伪造事实制造立场争议,剩下的人跟风喊口号制造气氛就能批倒一个人、一本书,社会发展一定会停滞乃至倒退。

等到社会出现大问题的时候,造假的人也许早就赚了钱跑掉了,跟风喊口号的人多半跑不掉。翟山鹰卷钱跑路的例子就发生在几个月之前,现在这些批《围棋少女》,批刘亦菲的人,立场再正确,能比跑路之前的翟山鹰还正确吗?如果我们不把编造事实煽动舆论的人送进监狱,不通过起诉赔偿让他们倾家荡产,将来一定会有100个、1000个翟山鹰跑到国外,花着从中国骗的钱,嘲笑留在中国的人。

具体到《围棋少女》引发的争议,少数媒体截图断章取义的确是问题。但大多数跟风喊口号的普通人,的确也没有时间调查每一个网络热点,怎样才能避免跟风发言破坏社会舆论呢?

首先,对没调查过的事情可以不发言,保持成年人基本的冷静。所谓“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没调查过还乱说,等于主动放弃做人类公民的资格。

其次,保持基本的搜索和调查能力。这不仅是可以改变立场的技能,也是能决定生存机会的技能。现在chatgpt的信息汇总能力、快速写作能力,都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普通人,而美国正在策划着20美元一个月提供升级版chatgpt服务。20美元、100多块人民币,非洲人都没有这么低的月薪,如果你的思考能力还不如chatgpt,很快就没什么工作可做了。

第三,就算有了ai工具和搜索引擎帮忙,现代人也的确没时间查证每一个新闻热点。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技巧,用来初步判断一条信息的可靠性。

这个技巧很简单,就是看发表批判言论的人,是否引用完整的原文,会不会阻止你去看完整的被批判内容。

比如说,他在微博上批判一段话,是转发原微博还是截图再发表评论,区别就很大。做节目批判一个组织的错误,是否把被批判的组织凯发旗舰主页给你看,很重要。

这个简单的标准可以同时鉴别两件事。

1鉴定对方是否说了事实,因为说真话就不怕拿证据对照。

2鉴定对方是否相信自己的理论。如果他认为自己的理论和立场更正确,就一定可以轻蔑地提供对立内容。对于自信的人来说,对立内容越多,就越能证明自己的正确。

反过来说,如果对方不给你看原文,不让你看被批判的东西,那就说明他自己也不信这些批判发言,只能靠说谎来维持立场。

上一期节目,我介绍了六七十年代出版的《水浒传》,第一页会附上毛泽东的书评。

500

反过来说,当时也要求为批判性的评论提供原始材料。1964年8月18日,国家正在批判电影行业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有一份亲笔批示,我在人民网上找到了权威文本。静静帮我读一下:

“不但在几个大城市放映,而且应在几十个至一百多个中等城市放映,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可能不只这两部影片,还有些别的,都需要批判。”

根据这份批示,被批判的电影,比如《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不夜城》、《舞台姐妹》、《逆风千里》、《兵临城下》、《桃花扇》、《阿诗玛》都在全国电影院播放,前后播放了好几年。

这些批判结论,不一定是对的,但态度是科学的,批判过程是严肃的,值得我们学习——采用正确的批判流程,未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但错误的批判过程,比如说不给读者看原文,不允许观众接触被批判内容,得出的结论根本没资格讨论对错。

最近几轮关于《围棋少女》的批判,没有一个批判者鼓励自己的读者去看小说。前两年武汉刚爆发疫情的时候,全国一半自媒体都在骂《方方日记》,也没人鼓励读者去看全文。尤其是2022年各地封控出现问题之后,更没人提起《方方日记》,这说明发起批判的自媒体,心里都知道事实,知道谁是对的。

这些用反科学的方式搞批判的媒体,有的是团队运营,这就是用策划好的方案造假,煽动情绪获取利益,属于毫无瑕疵的坏。要是再加上内容不许随便评论,或者只放自己筛选的精选评论,就可以200%地确定他们在故意歧视中国人民,随便造假信息割韭菜。

如果断章取义的是个人,是自媒体,那倒还可以区分一下原因。有的人不是纯粹的坏,只是为人轻佻,没有主见,所以不看原文就骂。这种人不一定要追究责任,只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能和他深入合作,也不能让他担负重要的职务。

还有一些自媒体,开始可能是发言轻佻,但是通过这种行为换到了一点点好处,比如流量和打赏,从此就放纵自己发表不负责言论,筛选评论煽动绪,这就是故意放纵自己坏的一面,自甘堕落,也没救了。各位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自媒体,看看他们属于哪一类。

今天的话题是从文化领域说起来的,最后我还是谈谈文化圈的问题。

民主和自由是重要的社会发展前提,在文化行业尤其重要。

说发展文化要民主,是因为文艺作品必须接受大众的挑选,才能得到最可靠的评价。观众用电影票、用点击量、用业余时间来支持不同的作品,自然就区分了作品水平。如果在文化领域不讲民主,不允许普通人给好作品投票花钱,结果必然是好坏不分,让垃圾内容淹没我们的生活。

说发展文化要自由,是因为文艺作品需要试错。制作团队必须先有制作垃圾作品的自由,然后才有制作优秀作品的可能性。

再强大的创作团队,也不能保证文艺作品每个都是精品。甚至有些作品当时不受欢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这些小众另类作品如果违反了法律,那可以通过公开起诉程序去打击。但如果仅仅因为有一批人不喜欢,就越过法律程序去禁止,去惩罚,结果必然是所有作者都战战兢兢,不敢随便发表内容,最后谁也没有文化产品可看。

具体到刘亦菲和《围棋少女》事件,那些不鼓励读者去看原文的媒体团队,就是想同时破坏民主和自由:

大多数人喜欢看刘亦菲,他们要想办法封杀,这是反民主。大多数人不喜欢《围棋少女》的风格,他们就断章取义,要求封杀,这是反自由。如果不对他们的行为做坚决反击,中国将来可能就没有好文艺作品了。

今天,我桌子上摆着一个阿凡提,这是我最喜欢的影视形象之一,帮我塑造了童年的美感,幽默和正义感。我去上海电影博物馆,停留时间最多的展品,就是80年代拍阿凡提木偶定格动画的全套模型道具。

全套精确模型都做出来了,拍续集的成本很低,只需要设计剧情,慢慢调整定格形象,逐帧拍照,就自然形成了动画片。但是,《阿凡提的故事》只有14集,之后几十年都没有后续。

阿凡提停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内容争议。有人觉得电影动不动就讽刺巴依老爷,不利于民族团结;阿凡提天天和有钱人对着干,不利于社会稳定。为了避免争议,节目干脆到此为止,

因为内容争议就放弃阿凡提ip,非常可惜,而且我也不认为内容有什么争议。阿凡提木偶剧的剧情,清楚地展示了我们应该团结哪些人,斗争哪些人,这是最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2018年,搁置争议几十年后,上海和新疆又合拍了阿凡提故事的3d续集。这一次巴依老爷和阿凡提成了同盟,再也没有尖锐的阶级冲突,也没有底层人民团结起来,用智慧打败封建地主的激情故事。所以,好消息是争议减少了,坏消息是根本没人看,连反对意见都找不到几条,这是《阿凡提的故事》最差的下场,比永远不拍续集还要差。

500

阿凡提悲惨的当代史提醒我们,如果文艺作品企图讨好所有人,结果必然是先否定大多数观众根据民主原则提供的支持,然后破坏少数人从自由原则出发的创造力,最后只有四平八稳的垃圾作品浪费国家投资。所以,为了保卫我喜欢的阿凡提,保卫刘亦菲或者其他任何演员的创作自由,《围棋少女》这件事必须从头到尾说清楚。

54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大家收看,文字内容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公众号,我们周五再见!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