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旗舰-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岛妹说】院士头衔不再是“铁帽子”-凯发旗舰

500

(两院院徽)

最近,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其中提到:院士若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甚至违纪违法,可视情节,由学部劝其退出院士队伍或撤销院士称号。

这意味着,当上院士不等于戴上“铁帽子”。

近些年,科研界乱象让社会深恶痛绝。比如,有的院士及其团队被查出学术造假;有的院士利用头衔光环拿到科研资金后,通过虚开发票、虚列劳务支出方式等贪污课题经费;有的院士荒废学术,热衷于穿梭各类座谈会、颁奖礼,当“挂职教授”……

个别学校借院士资源和光环提升本校科研名气,即便院士在该高校只是荣誉性兼职,也不妨碍把兼职院士成果算作己有,达成考核指标。一些单位不让年长院士退休、请辞,只因院士一日不退,单位就能打着旗号要项目、报课题、评奖。

本应是科学荣誉的院士头衔,成了利益交换、各取所需的市场筹码,严重破坏学术生态,也有损院士的整体口碑。

“院士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和科研上,减少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减少无谓的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上直言,院士要规范自身兼职,院士称号不该承载过多非学术、功利的东西。“若院士被金钱名利诱惑,偏离学术轨道,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必定伤害整个院士群体的形象和声誉。”李晓红说。

目前两院院士多达上千人,个别人学术不端、道德有亏乃至违法犯罪,成了害群之马,确实应当有退出机制,否则院士队伍的纯洁性就无从谈起。

科研需要踏实做研究、创新出实绩,一味重头衔、轻成果,只会助长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坏风气,院士称号也会变成论资排辈的“硬通货”、创新突破的“拦路虎”。

有人说,打破终身制,会降低院士“含金量”吗?当然不会。此举是让院士头衔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激励院士不断攀登科研高峰、在相关领域发挥领军作用、积极培养后学、德才兼修。

事实上,院士制度改革已走过10余年历程。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从2022年《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此次进一步明确院士的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院士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为的就是从制度设计上更好地引导人才队伍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

从本次制度修订来看,亮点不少。比如,院士可申请放弃称号,允许院士本人提出辞呈,体现对个人意愿的充分尊重;建立撤销头衔和劝退机制,有助于把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者清理出队伍,避免因个人失德失范损害院士群体声誉;明确院士退休后的权利义务,从制度层面解决如何发挥退休院士余热的问题。

中国向来有尊重知识的好传统。社会高度关注院士群体,因为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无论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隐身”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还是让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的袁隆平,一代代院士们依靠深厚学术造诣、高尚道德情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国士无双”。

对这样一个科学领域最顶尖的群体,我们更应倍加敬重和珍惜。在严把评审关的同时,让院士能进能退,打破“终身制”,是进一步提升院士队伍纯洁性和学术引领力的现实需要。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