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旗舰-凯发k8官方旗舰厅

04 为什么中国开启工业化后能够长期高速发展?-凯发旗舰

工业本就是西方人用汉文化构建的经济形态,中国当然如鱼得水。

前三十年实现重工业化、后三十年实现轻工业化、最近十年则在高科技领域一路狂奔,中国用几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路。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前有苏联、后继美欧,手把手地帮中国工业化,却不料中国是徒弟摇身变师傅。近二十年来,美欧不断唱衰中国,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中国为何能够长兴不衰,是因为源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配套且稳定的可持续。

有位白人学者在ted演讲时说:中国发展太快,以至于我们惊叹都来不及。

其实,不是中国发展快、而是西方发展慢,中国只是按正常速度按部就班、顺利发展,而西方则磕磕碰碰、蹒跚学步。

也就是说,要搞清楚中国为什么发展快,就得先搞清楚西方为什么发展慢。

 

▲工业是农业的自然延伸

中国人搞了近万年的生产,但终于见识到了一种被称为“工业”的、全新的生产方式,这也是“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内容之一,而让中国人记住这种新方式的吉祥物,就是“坚船利炮”。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一朝着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对“工业”产生了莫名的敬畏,从而视“工业”为天外来客,神圣不可亵渎,但却忘了一点,工业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本就源自中国,只不过被西方人神话了,就像辛奇(kimchi)。

华北平原上生活着最早的农耕民族(本人对古代西亚的海底文明很不熟悉),受困于寒冷的气候,冬天无法种植蔬菜,于是将秋收的蔬菜腌制,作为过冬的食材。这种保存过冬蔬菜的方式和习俗随移民传至东北后,又再传到朝鲜半岛。于是韩国人教育我们,这不是原始落后的中国泡菜、而是先进文明的韩国辛奇,因为我们使用原始落后的陶缸腌制、而他们使用先进文明的塑料密封盒。

于是,经洋人与狗的灌输洗脑,我们有的人竟深信不疑,秦国兵工厂的流水线是原始落后的农业文明,福特汽车厂的流水线才是现代先进的工业文明,尽管都是“三化(标准化、规模化、流程化)”模式,而且还是师徒关系。当然,徒弟要超越师傅自立门户,重要的也许不是技能经验、而是别的什么,这可以理解、但难以原谅。

西方工业文明有两大名片,福特流水线代表的现代产业、纽约华尔街代表的现代金融。问题是,金融衍生品的源头是管子的暗箱祭祀,做空的源头是管子的齐纨鲁缟,而福特流水线与秦国流水线的区别仅只是用机器取代人力实现工序流转。

另一方面,如果以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作为工业国的标准,那春秋某个时期,齐鲁大地之上,齐国的钢铁工业、鲁国的纺织工业(如鲁缟)产值都超过了各自的农业产值,它们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

三千年未遇的大变局什么意思呢?这才是关键,就是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那么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就某种意义而言,与西方狩猎的掠夺型经济形态不同,农业与工业是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两种同类经济形态。内容相同是指都是生产型经济,形式不同是指生产方式不同,农业是在自然环境中、以自然方式生产自然产品,不论是粮食还是猪羊;而工业是在人工环境中、以人工方式生产人工产品。

比如说粮食生产,就有四种方式,在天然环境里的土地上栽培,称为自然农业;在人工环境(大棚)里的土地上栽培,称为设施农业;在人工环境(厂房)里的营养液中栽培,称为工厂农业;在人工环境(厂房)里的机器中,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淀粉,称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这到底是农业还是工业?本人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是知道的,传统农业受限于土地、气温、水量、阳光等自然条件限制,粮食产量是有天花板的。长期以来,粮食产量增速始终跟不上人口增速,使得饥饿成为农业时期的正常状态,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直到工业深度介入农业,化肥、农药的大规模应用,才使得粮食单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十倍),才真正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因此,从农具改良制造、化肥农药应用,以及地膜、大棚、以至厂房,为提高农业产出,所谓的工业就成为了重要手段,或者也可将提高农业产出的技术称为农技、而手段则称为工业,反正是一个意思。

工业制成品早期仍属传统的农业范畴,即商鞅所提倡的耕战,或做农具、或做武器、或做生产农具和武器的工具。直到西方贵族将汽车作为玩具,工业产品才开始逐渐成为消费品,而电子技术的普及应用,也才使得工业产品取代农业产品,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品,人类才真正进入工业时代。

也就是说,人类生活衣食之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三类:房屋、车辆、家电。房屋保障安全舒适、车辆方便运输物流,都是农业时代的自然延伸,无非是提高了农耕生活的效率和舒适,只不过制造农具和武器的匠人多了、办法多了、成效高了,牛耕变机耕、刀剑变枪炮,手工纺织奢侈品、机器纺织快消品。直到家电的普及,人们生活才“量变到质变”,才真正开始一种不同于农业时代的新生活。也许,智能手机的普及,才是人类农业时代正式结束的标志,因为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农耕文化是工业经济的基础

既然工业是农业的自然延续,那么支撑工业的文化又是什么?

洋人与狗把西方工业革命吹上了天,本人举四手四脚支持,因为工业革命将人类物质文明抬升一级、功德无量。但是,凡事皆有但是,把工业革命的物质文明精神化,就是“真理多跨一步即为谬误”,因为工业革命的文化含量,正是汉文化。

西方为什么发生工业革命?

 

西方现代化极简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现代化是被中国的文明逼出来的。

 

☯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加城市化

如果分析西方现代化的概念,其实讲的是西方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以工业化加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它其实是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经验性归纳。

也就是说,西方认为自身的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加城市化。而对非西方的国家,则附加了两个前提:民主化和市场化。比如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早已超越西方的标杆美国,但洋人与狗仍坚持认为,中国如果不全盘西化,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真是著名双标。

 

☯中国的文明启蒙了西方

那么,西方是怎样实现现代化的?说来也简单。

自从西汉开启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生活物品就源源不断地输往西亚,并辗转传到欧洲,欧洲人这才知道什么叫优雅、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但是,马可波罗回国后,西方才得知原来被西亚中间商盘剥得如此恐怖,原来他们的财富是由此而来。

不过好在也得知了中国也有海岸,并非内陆深处、不可企及,于是动了绕过中间商、直接从中国进货的念头。

欧州沿海地区本就是商盗文化,又习得大宋顶尖的造船和远洋航海技术,当听说郑和船队已顺利到过西亚和东非,于是一百年后便踏上了寻找丝瓷茶货源的漫漫征途。这就是所谓大航海时代的起源。

当千辛万苦到达中国、看到满地的丝瓷茶,欧洲人愁死了,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那个穷啊,现在的许多中国人是很难想象的,拿什么来交换所渴望的文明之物?拿什么来升级他们的文明等级?

 

☯西方的现代化是用别人血泪托起的

终于让他们发现了唯一能让中国人满意的东西,就是白银,因为中国的货币体系一直都是银本位制。于是,如何筹集白银就成为欧洲的头等大事;于是,就爆发了三百年的白银战争。

但胜利者满载从欧洲掠夺来的白银,组团前往中国进货,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欧洲也非白银主产区,产量本就不多,而又欲壑难填。正好美洲殖民地白银超多,但又苦于无人开采,因为原住民印第安人所剩无几了,何人来做奴隶就是个问题。于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上演了,那就是黑奴三角贸易。

欧洲的商盗船队从欧洲出发,先到非洲掳掠黑奴,运到美洲开采白银,再将白银运到中国换取丝瓷茶,最后运回欧洲,从而构成了一个闭合的三角形贸易圈。据说,从美洲开采并运到中国的白银,达数十万吨。

但问题是,这种让欧洲上层过上文明生活的贸易方式,存在很大风险,尤其是不安全的远洋航行,又不能普惠英国人,而且白银产量跟不上西方文明需求的增长。于是英国人发现了另一条途径,那就是中国缺乏羊毛纺织品,因为农耕区不可能大规模养殖绵羊。于是,欧洲另一个血腥的事件发生了,那就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中国的文明之物触发了西方的工业革命

某位英国著名商人有句名言:“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也许当时他不可能知道,他的这句呓语将会改变人类的历史,那就是著名的工业革命。

圈了地、养了羊、剪了毛,但纺织跟不上。怎么办?用机器代替人,于是现代高效率的纺织机诞生了;动力不足怎么办?于是蒸汽机改良了。

这些事洋人与狗是要全力回避、打死不认的,但后面的事则是他们眉飞色舞的,因为工业革命是西方人赖以高高在上两百年的唯一支柱。

十字军东征抢掠西亚财富、大航海到中国进货、为筹银开启奴隶三角贸易、为获取更多的丝瓷茶不惜圈地运动、为提高毛纺产量开启大机器生产方式,欧洲近代高速发展的历史,背后的诱因和动力,其实就一个:获取中国人的文明之物,以实现欧洲人的文明生活。

这就是西方现代化的历史。

 

学习汉文化导致欧洲发生了两场革命

西方的文化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是引进汉文化的必然结果,就像中国学习西方科技必然产生工业化的改革开放。

通常而言,工业革命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即十八世纪的机械化(第一次)革命、十九世纪的电气化(第二次)革命、二十世纪的信息化(第三次)革命。但是,每每谈论工业革命,要么是笼统的“工业革命”、要么是电气化革命,刻意回避“机械化革命”这个起点,原因很简单,因为机械化革命发生在中国,而且很早就已发生。

欧洲工业革命的起点是珍妮纺织机,其实就是金属版的苏州纺织机,所谓西方工业革命,就诞生于将许多江南织造局的纺织机并列,由脚踏驱动改为蒸汽机驱动,仅此而已。为什么他们一提工业革命,就拿瓦特蒸汽机说事,就因为机械化是出自中国,不能提啊。也因此,许多洋人与狗刻意地带节奏,将工业革命的本质,从机械革命偷换成能源革命,就是要回避机械革命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事实。因此说,西方工业革命,其实是学习中国的成果展示。有兴趣的网友,可参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不能说机械革命,那就说电力革命吧,也难以启齿,因为机械革命是一次用机械取代人力的生产方式大革命,而电力不是革命,只是能源方式、即以电动机取代蒸汽机的技术革新,就像中国用水车、荷兰用风车取代畜力磨碎小麦,难以升级到革命层面。

因此,洋人与狗大谈西方工业革命种种辉煌的具体内容,却从来不肯说清楚工业革命的本质,因为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硬件层面,将中国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性能升级化、材料金属化、动力机器化,用机器替代人力,努力提高生产的规模和效率;软件层面,用汉文化构建起生产组织集权化、生产过程规矩化、生产成果等级化的产业模式,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

这显然是洋人与狗万万不能说清楚的,不是他们无能、而是他们不能。因为西方的工业革命,就像水果沙拉,扒开表面的西洋沙拉,下面就是中国水果。

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电力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确实是西方人的伟大贡献,中国没有、也很难发明;至于信息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有些复杂,后文科技篇展开探讨。

 

中国的农耕文化是生产型文化

中国的农耕文化是建设型文化,西方的狩猎文化是掠夺型文化。

“感谢上帝赐予丰盛的晚餐”vs“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一副很有趣的对联,只是很不对仗。如果一定要配个横批,本人倒是想起两个字“代差”,即从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到全心全意抚育后代。

为什么西方发展工业必须依赖汉文化,因为西文化不是生产型文化,可以支撑交换性的经济活动、但不可能支撑生产性的经济活动。

 

商业不是文明而是无奈

就经济角度而言,汉文化是产业文化,西文化是商业文化。

中国汉人核心区是地球上最好的农耕区(没有之一),因而基本可以在当地生产全部所需的农产品,不需要地域性交换。比如,南方人爱吃东北大米,并不是因为南方种不出大米。因此,古代中国村子里就能基本得到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不需要远距离交换,因而被称为“小农经济”。也就是说,小农经济是一种地理气候的优势,地球上能够实现小农经济的地方,其实很少很少。比如欧洲,由于地理气候的限制,农作物的区域性特征明显,无法实现小农经济、以就地配套,只有通过运输成本极高的国际贸易,才能互补有无、实现物资保障。比如,希腊无法种植粮食,只能种植葡萄、橄榄,必须用葡萄酒、橄榄油去交换粮食,因而生活成本非常高。

为什么欧洲古代很早就形成环地中海经济圈,因为沿岸各地都难以自成体系、自我循环,无法实现小农经济,必须依赖便捷但危险的海运互补余缺,这也是罗马、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环地中海而建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活物资的供给安全,好在地中海很小。

简单地说,商业文明并不代表先进,恰恰相反,其代表的是无奈。中国制造质高价低,低成本使然,当中国产业园区内企业就能相互配套,谁愿意接受园区外的高成本商业服务。因此,中国的产业园区制造模式,与“小农经济”类似,可称之为“小工经济”。为什么中国是世界工厂,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工经济体”,联合国工业门类中,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中国全部具备,不是金牌、也是银牌,因此我们有资格提出“国产替代”,即查缺补漏,将少量暂未“小工”化、还需外部配套的供应链全部内化,就像厨房里食材、调料齐全,就差味精需要外购,那就想方设法自制味精。毕竟中国已是世界产业链的核心,是唯一具有实现“小工经济”实力的国家,就像过去代表人类农业经济顶峰的“小农经济”。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是经济的脐带,是胎儿命之所系,因此西方将商业视为经济的根基。但是,这种思想并不适用于中国,当过去中国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时,脐带变成了盲肠,成年人还要什么劳什子脐带。中国经济发展之初,商朝以商业立国,但到东汉时各地产业基本能够自行配套,商业就从雪中之碳变成了锦上之花,从烧菜的食盐变成了添趣的味精。商业不再是经济的基础,而降为经济的催化剂,就像馒头的基础是面粉、而不是发酵粉。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说的就是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和工业、商业只是补充。

因此,基于经济形态产生的文化,汉文化重生产,什么都有、不依赖交换;西文化重贸易,到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非得瞎子背瘫子,不交换活不下去。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中国的“小工经济”并非正面形象,比如“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显然不是什么圣母婊的溢美之词,自然也就引得洋人与狗必欲从我们内部攻破而后活。

 

☯商业文化无法支撑产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分工,就像秦兵工厂,分工必然依赖交换,但交换并非商业,商业只是交换的一个特例。男耕女织是分工、男衣女食是交换,多余的才会与邻里交换、昂或邻村交换,但等价交换不是商业、不等价交换才是商业。

商业的目的是以差价牟利,因而不能(等价)交换时,才会被迫接受额外成本,选择商业方式。也就是说,商业成本是自然的、必要的,但商业利润就是经济的非必要成本,是经济体系失能所付出的代价,就如大航海之前,西方必须承受丝瓷茶的昂贵,因为他们无力直接从中国进货,怨谁呢。

因此,试图以商业文化支撑产业,就必须面对三个风险,组织性、稳定性、计划性。

与冗长的产业供应链相比,商业链短得出奇,只有上下两家,只关注货源和钱源,其它任何因素都只是与货源钱源相关。

商业文化就是为商业经济量身定制的,贸易掮客不需要组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需要稳定、一锤子买卖不需要计划。但是,当商业文化遇见产业经济,问题就“脱颖而出”了:其一,生产需要组织,商业文化难以有效组织规模化生产,以血缘凝聚的家庭作坊没问题,但要把一群没有关系、而又自由自在的人组织起来,从事规矩严密的生产活动,可就难了;其二,生产需要稳定,追求自由的人总是跟着感觉走,向往诗和远方的文化,培育不出工匠精神,哪耐得住寂寞;其三,生产需要计划。百年老作坊易、百年老企业难,当福特引入流水线模式时,商业文化的问题就充分暴露了。

计划性,是只有农耕文化才具有的特征,春种秋才能收,不计划不行。因此,计划是地球上人类特有的生产性经济形态的基础,没有计划、就没有生产,不论农业、还是工业,可不是“做一单吃一单”的商业。且不说西方文化的基础是狩猎经济形态,就是后续发展的游牧和商盗两个分支,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计划。因此,西文化天生缺乏计划基因,以至于他们至今仍将计划视为专制落后、视为非市场的魔鬼撒旦。

但问题是,当西方终于熬过分散原始的农耕时期,尚未产生农耕文化,就阴差阳错地开启了工业革命,怎样有计划、成规模地组织生产,就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大难题,就像挑水喝的印度人,如何在卧室里建个厕所,毕竟文明是需要各方面都配套的。

不会,可以学嘛。苏州织造局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和经验,自然也就随着丝绸一并出口到了西方,只不过对他们而言,除了企业私有之外,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难以适应,堪堪忍受着直到福特建立流水线,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

实际上,西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场文化大革命中,职业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作家、民族主义分子等等,几乎全部粉墨登场、兴风作浪,开始在各个领域颠覆西方既有的秩序、规则、传统与权威,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以颠覆和革命为己任的破坏者和反抗者。通常的说法是,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之后,欧洲的工业化、商业化和资本主义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高峰,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问题,使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空前强烈的冲击。

其实,其根源就在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西方用汉文化构建起工业体系初期,问题还不太严重,但当基于汉文化的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与西方商业文化(即所谓的“传统的价值观”)冲突对立了,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转型”。

怎么办?还是得学习汉文化。学什么?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社会保障制度,培养以厂为家精神。

但是,学成了什么样?当西方经济靓丽的美女画皮,因年久失修而逐渐残破的今天,我们开始看清了里面,原来是个缝合怪。

其一,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躯体里,硬要塞进一颗个人主义的灵魂。现代工业最核心的特征是“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这颗心脏,正是汉文化所独有的;现代化大生产模式的三要素(规模化、标准化、流程化)产生于秦国兵工厂,并沿用至今,创建于中国农耕文明的生产模式,成为了工业文明的基础;生产组织无民主、生产过程无自由、生产结果无平等,这与西方文化严重对立的现代工业三无经济生态,本就是中国农耕经济形态的升级版,过去用于生产农产品、现在用于生产工业品。西方想用个人主义的灵魂驱动社会主义的躯体,不乱才怪,而这正是西方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种种问题的总根源。

其二,政府托底、个人努力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被西方东施效颦成了共产主义。在中国深受鄙视的不劳而获,在西方却誉为智慧,因而中国扶贫济困的政府托底,传到西方后竟然“升级”为福利,成了国家级的贿赂行为。1942年11月,英国依据《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很快就变成了懒汉培养制度,这种早产的“共产主义”提倡快乐学习、快乐工作、按需分配,政府成为“父母”有求必应,几代人不工作也能体面生活,谁还会努力。西方学走了“以民为本”的表象,并升级为“以(选)票为本”,却偏偏漏掉了“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增广贤文》)的灵魂,看来抄作业也要有水平。

其三,本应协调企业与个人冲突的社会性组织,反而成为经济体的癌症。由于现代企业是以汉文化构建的社会性组织,而员工却秉持西文化的个人主义思想,因而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就必然会发生在企业层面,只不过因为西方没有社会意识,也就只好理解成个人之间的冲突,即劳资矛盾,也就是因对“不民主自由的企业行为”而愤怒的员工、与社会化管理需要而“苛刻”的老板之间的对立。为此,西方学中国而依葫芦画瓢建立了工会等社会性组织,以期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但西方人至今也未能明白的是,中国的行会之所以能够承担协调职责,是因为中国有“礼(社会规范)”,却不料南橘北枳,在无“礼”的西方,工会等组织反而成为了“吃完原告吃被告”的癌组织,比如强大的美国汽车工会将汽车产业逼到中国。

 

为什么洋人与狗要把工业革命从物质文明推高为精神文明

因为西方没有什么能往脸上贴金。

“启蒙运动”使得西方从中国盗取了大量的宝贝,但毕竟经不住追根溯源。要想证明“上帝老仙法力无边”,就必须找到一个中国没有的法器,找不到就编造,于是“工业革命代表文化先进”的说法也就应需而生、从天而降了。

现代工业文明基于汉文化,这显然无法让西方人忍受,怎么办?洋人与狗拼命灌输“文化颜色论”,从民国“废除汉字论”、到河殇“蓝色文明论”、再到当下“民主专制论”,川剧变脸般前赴后继、花样辈出。其实核心就一条,西方工业发达是因为西方文化就是工业文化,因而比中国农业文化先进,因此中国只有彻底抛弃汉文化、实现全盘西化、接受西方四百年殖民以开启民智,才可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这显然是个非傻即坏的说辞,西方文化成型于启蒙运动,那时还未发生工业革命,硬要说西方文化是工业文化,无异于“先生儿子后生娘”。要知道,一万年前中国即已进入农业时代,但与农业经济配套的农业文化,是在三千年前才逐渐成熟的。

顺便一说,后文(文化篇)详解。工业实际上是西方人用汉文化意外构建起的一种经济形态,只不过,也许西方人自己都不太明白,因为西文化本就源自汉文化,学到了什么他们清楚,但没有学到什么恐怕他们就不知道了。这就有点像跟师傅学做豆腐,什么都学到了,只差师傅点卤水时出去挑水。

 

▲基于汉文化的中国工业化是如鱼得水

现代工业模式本就基于汉文化,因而中国文化与工业形态相得益彰,使得我们在工业文明中如鱼得水,以西方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方式将工业文明推向新的高峰。

不是中国发展太快、而是西方发展太慢,西方持续而无解的文化冲突,导致其持续而无解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中国从实现工业化、到开始引领工业化进程,有望从错失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遗憾和阴影中走出,在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尾巴的基础上,有望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民族复兴、重返世界巅峰。

中国经济已实现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但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请参阅下篇“为什么中国文明发展能够持续稳定?”。

当然,顺便一说,工业化发展的前程必然是去工业化,但关键是怎么去。金融是支撑实体经济的催化剂,工业化的升级版必然是金融化,以实现经济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实现经济成效最大化。比如上海,过去的名片是上海制造,现在成了沪股、沪期,因为其身后有深圳等的产业支撑。美国能够成功地去工业化、实现金融化,是因为后面有中国产业的支撑,当美国以中国为敌,无异于自己扯断脐带。同样,当将来某天,假如上海独立,也同样就非死不可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