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旗舰-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债务经济为什么不能拯救市场经济-凯发旗舰

因为,市场经济的危机由“利润危机”引起,而目前的债务经济不但不创造“利润”,还减少利润,甚至大量浪费财富,是饮鸩止渴,适得其反。

一、市场经济的危机本质

市场经济以“资本”为核心,以“利润”为首要目标。

一旦经济增速进入下滑通道,利润减少,资方就面临竞争加剧的状况。于是,资方开始通过“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例如“内卷”和“货币超发”等办法拿走劳动者的财富,来维持其利润收益。

结果,劳动者的财富减少,消费和生育就下滑,导致产能过剩,迫使资方减薪裁员,让劳动者财富更少,消费和生育更低迷,产能更过剩,减薪裁员更多,经济循环被破坏,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二、财富生产的过程 

财富生产就是——正确的方法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然后二者共同将自然资源加工成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方法,人类活动没法变成劳动,也不会有财富。

没有方法的创新,财富数量(即利润)就难以实现跃升。这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

所以,科技创新的总体情况,活跃或乏力,决定了经济运行是在“利润不断增长的阶段”,还是在“利润增速下滑的阶段”。

三、债务经济的两副面孔

债务经济其实就是通过借债形式把储蓄财富拿过来,投入市场发展经济。

此时,如果是在“科技创新总体活跃”的时期,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那么,这些借债获得的财富被投入市场,投入生产后,可以加快财富的生产速度,让社会财富的总量扩张,提升利润规模,完成还本付息,形成债务经济的良性循环。

但是,如果是在“科技创新总体乏力”的时期,创新成果大幅减少,千呼万唤不出来,那么,这些借债获得的财富在投入市场,投入生产后,不能产出预期中的利润,无法还本付息。这就催生了债务危机。 

此后,如果不是削减债务,逐渐减少债务经济,而是借新还旧,勉强支撑,赌一把未来,那么,债务危机会越来越严重,直到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引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哪怕以更低的利息借新还旧,维持债务链条不断裂,也会因为借新还旧时所约定的利率高于后面偿还利息时的经济增速而无力还本付息。这是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造成的必然结果。如果借新还旧时,大幅降低借债利率,以防止将来还不上本息的问题,那么,这种债券会发行困难,无人问津。因为债券利息如果过低的话,人们不会踊跃购买债券,而是选择其他投资方式。债务经济玩的就是有较高利率的回报,这样才能借到钱。

所以,债务经济对“经济增速的走势”十分敏感。科技创新多,经济增速越来越快时,债务经济就能发挥“火上浇油”的作用,让经济运行事半功倍。而科技创新乏力,经济增速见顶回落,长期下滑后,债务经济就会成为一剂毒药,以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形式加速经济增长的坠落,以致加快经济危机的到来。此时,无论债务经济是个人债、企业债、地方债,还是国债,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十分相信用一种债务来代替另一种债务,能解决债务危机。比如,用扩大国债规模来购买地方政府负债投资的项目,或者购买某些企业负债投资的项目,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解套”,从而用国债来替换地方债和企业债,然后就解决了债务危机。他们认为其中的逻辑是所谓的“内债不是债”。可是,“内债不是债”本身就是自欺欺人的,原因如下。 

四、债务经济的危害

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时期搞债务经济,利息是很难还上的,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但是,如果说“内债不是债”,想用地方债来为个人债或企业债兜底置换,然后用国债来为地方债兜底置换,最后国债还不起了,就开动“印钞机”来还债,完成所谓的“内债不是债”。这种美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因为印钞机解决不了债务问题和经济问题。

印出来的钞票不是真实的财富。如果把它当做真实财富去填了利息窟窿,就意味着真实财富没增加,而货币增加了。这就扩大了流动性,让经济循环被“异常”加速,使原有财富分配规则的效果被放大。

原有的财富分配效果是什么? 

是贫富差距扩大,消费低迷,经济失活,然后用债务经济来刺激和挽救。 

那么,印钞之后的效果就是这些问题全被加重,更加恶化,而不是逐渐痊愈。

因为,新增货币的出现意味着原有货币全部贬值。贬值部分被转移到新增货币中,通过债务经济的渠道投入市场去刺激经济。这相当于用印钞机强行剥夺了人们的一部分储蓄财富,然后投入市场,增加了市场里的财富数量,提高了利润,激活了经济。但是,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在“印钱”中增加。

这些被新增货币强行转移来的储蓄财富,在投入市场进行再分配时,是遵照市场经济的规则,以“资本”为首要分配依据的。也就是说,用债务经济来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刺激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资本挣钱,有利润。 

资本有利润了,利润规模不持续下降了,他们的经营意愿才得到保护,愿意继续经营企业。这样,市场里的竞争淘汰才会缓解,关闭的企业才会减少,失业人数才会下降,经济循环才被维持住。 

可是,这些新增货币在强索储蓄财富后,表面上是无差别拿走了所有人的一部分储蓄财富,但是进行再分配时,是有差别的,是做了有利于资方的财富分配的。所以看最后的效果,就是把普通百姓的财富转移给资方,用老百姓财富的减少去实现资方利润的增加了。

这种做法在经济增速下滑的阶段,就是为了保证资方的利润规模不下滑,持续货币放水,逆势增加货币供给,不断强索普通百姓的储蓄财富,去保住资方的利润,保护他们的经营意愿。

然而,百姓财富的不断减少,终有一日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消费逐渐低迷,产能就日趋过剩。资方就以减薪裁员来应对。于是,劳动者们的财富更少,消费力更低,产能更过剩,资方减薪裁员更多,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把经济循环毁掉了。这就逐步扼杀了实体生产,把债务经济逼入了死胡同,诱发金融危机,引爆经济危机。 

这就是在科技创新总体乏力,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阶段搞债务经济,然后有了危机就逼迫政府救助,搞债务置换,用国债来解围,借“内债不是债”的思维“逆势增加货币供给”,自作聪明地解决债务危机,结果杀鸡取卵,饮鸩止渴,落得个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的恶果。活脱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五、总结

财富的生产是由正确的方法决定的。财富的增减是由创新的方法决定的。

一旦创新整体乏力,经济增速就下滑,利润就减少。

此时,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的经济模式,如市场经济,就会从宣扬“消费主义”文化开始,逐渐把经济推向“债务旋涡”。因为,消费是增量财富和储蓄财富支撑的。当经济增速下滑后,增量财富就减少,且主要被资方拿走去维持利润规模和经营意愿,避免企业退出市场。那么,普通百姓的消费很快就见顶了。此时,经济增速继续下滑,资方仍需要维持利润规模,这让它不得不想方设法减少百姓的储蓄来完成自己的利润目标。于是,刺激消费已经不够,而是要加上贷款消费,负债消费了。个人债务开始快速增加,而还债越来越困难。因为经济增速是下降趋势,人们新增的收入在减少,无法支付前面的贷款利息,不得不减少消费来还债。而这种消费下滑引发了恶性循环,让经济形势更加不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债发生危机。而个人和企业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状况变差,地方政府的收入也会出现问题。迫不得已,地方政府也负债拯救地方经济。而这种负债并不会改变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因为经济走势主要是科技创新决定的,科技创新是灵感决定的。谁也控制不了灵感。最后,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迫使中央政府发行国债来救援。中央政府能改变科技创新的趋势,能控制灵感吗?同样不能。所以,国债到最后也还不上,不得不开动印钞机还债,也就是强索老百姓的储蓄财富交给地方政府,交给企业去还债。这就进一步造成消费低迷,加重了经济循环的困难,让经济更加艰难。

简言之,在科技创新乏力的时期,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债务经济是毒药,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的经济模式是毒药。因为经济增速下滑,却强制经济逐利,最后就要不断地让资方从劳动者那里获取财富,维持利润,结果把消费和生育,进而把经济循环毁了。 

但话说回来,经济增速下滑只是“利润”减少,财富“增量”减少,不是财富“总量”减少,经济应该发生危机吗?财富总量不减少,生活水平可以不下降,怎么会有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呢? 

所以这就说明,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逼迫经济把追逐私人利润放在首位的那种经济模式,是导致危机的主因。

即文章开头说的,市场经济的危机是利润危机,而此时的债务经济不但不创造“利润”,还用杀鸡取卵的方式破坏经济循环,减少利润。甚至,依靠债务经济刺激经济,刺激消费的做法,还会导致非理性投资,出现大量浪费财富的情况,比如无人问津的开发区、产业园、孵化基地,以及门可罗雀的“水司楼”等旅游景点。这种浪费更加重了债务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逼迫印钞机不能停,最后进一步毁坏了经济循环,把经济推向危险境地。 

(以上分析为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参考文章:

《从“扩大消费”谈经济模式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变革的历史洪流》 

2024.02.04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