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不友好势力的母语还能再继续做我们的主科么?[第二弹]-凯发旗舰
[副标题]“友好”且“强大”才是决定英语权重的要素(从国际关系和历史角度看英语高考权重降低的必要性[第二弹])
最近政协委员陈伟志提案说有必要降低英语高考权重。
然后胡锡进对此的反驳文提了很多学英语的好处,但他特意在最后强调这些观点都需要以“去意识形态化”为前提。
这可是极为讨巧的设定,相当的避重就轻。如果不考虑意识形态,不考虑敌我关系和国家实力的话,英语自然的会在人们眼中被加上一层美颜滤镜,就像是动画片喜羊羊里的“灰太狼”一样,再没有半点血腥味了,变得无害又可爱。
可这样得到的结论还有什么可信度呢?
而实际上,国家之间的敌友关系和国家实力,才是决定英语权重的要素,这是我们根本回避不了的。具体来说,一个国家对我们友好不友好,这个国家强大不强大,才是这个国家的语言是否要作为我们外语学习对象的判断依据。而其中,敌友关系,即这个国家和我们友好不友好是决定的关键。
这两天人大的金教授也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他第一次提到了历史的角度,可惜没有深入,有点欲言又止的感觉。其实只要多看两眼历史上中国高考中英语的变迁,大家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是随着国际形势、国家实力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且一成不变的。
●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高考的外语是俄语,因为苏联强大而且是我们的国际同盟。而美国强大,却是我们的死敌。(朝鲜战争等等)
●之后经历了“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1966年到1977年文革时期高考中断”;“七十年代开始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然后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三大剧变。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英语纳入高考,取代了俄语的位置,并延续至今。
当时我们为什么要改学英语不再学俄语,是因为美国强大而且和我们开始合作成为朋友,而苏联虽然强大,但已经不是我们的朋友了。
其中,“友好”且“强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四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现在呢?
●问题之一是美国已经不把我们当朋友看了,而当做最大的对手与敌人。讽刺的是我们如此重视要学习的英语,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主要国家刚刚好是反华急先锋的五眼联盟,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五个英语国家组成的情报共享联盟)
●问题之二是美国还那么强大么?我们一方面在大力宣传美国正在衰退,中国在伟大复兴,西方世界影响力在减弱,一方面不准降低英语高考权重。这不是自相矛盾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网上有人说了:“我们不看国家说什么,只看国家做什么。仅仅以国家实力的角度,真的有自信,把英语权重降下来再说。不肯降,只能说明国家自身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强。美国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差。”)
也再别说什么“为了了解、打击敌人,知己知彼而要全民学英语”。那我们在八年抗战时为什么不全民学日语呢?冷战时期美国为什么不全民学习俄语,现在而以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的美国为什么不全民学习中文呢?
而且在学习外语的依据上,国际的敌友关系显然比国家实力更重要。
中国历史上高考先学俄语,再转英语的历史过程,印证了这一点。
而且,如果不是这样,按照中国的世界第二的综合实力,美国英国所学的外语应该全是中文,而不是法语,西班牙语等其他语言。
如果不是这样,美国英国等国家教中文的孔子学院也不应该被反复打压和排挤。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敌意从未消除,而且从不掩饰么!正因为他们骨子里敌视中国,所以中国不论实力如何提升,绝对不可能放任要求美国学生学中文的。显然在决定学习外语的依据上,敌友关系是凌驾于国家实力之上的。
极端情况下,这世界上全民强制学外语的反而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才这么做。殖民者不满足于仅仅占据土地和统治国家,还要从精神上和文化上奴役该国人民。语言教育就成了关键的战场。
●印度1757年开始到1947年近两百年的时间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强制学习英语。大多中产阶级和精英都会说英语成了印度曾经被殖民的最大特征。
●台湾沦陷时,所有台湾人必学日语(1895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在台湾被占领时期实施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又称皇民化运动,逼迫全体台湾人学习日语,并且全面禁止汉语教学)。
●香港被英国占据时,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会讲英文=好教育=找到好工作=高人一等”的模式诱使港人只有学英语。香港精英们会说流利英语,不会说半句普通话。
本来我们学英语是出于自身的需要,为了改革开放,更好的与西方世界打交道,学英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不让减少权重,只能加量,不让减量,失去了自主权就有问题了。
这样看去,我国这不能碰的英语权重又算什么?我们的英语和语文在高考的权重各占150分,这十多年来,每年都有人提议降低英语高考权重,每年却不了了之,多年以来反复提出却岿然不动。这算不算是变相、间接地被美国“半文化那个什么”呢?
而且想“去异国语言运动”的并不是只有我们
●【印度】世界上英语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他的总理莫迪开始推行去英语化运动了。
2022年10月24号,印度总理莫迪代表印度政府宣布在印度正式去英语化,并要求官方出版的教材,特别是医学学科中去英语化,以提升民族自信。
莫迪表示英语是带有奴性思维的殖民遗留物,仅仅是沟通的一种语言,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专业知识。
●【韩国】有过三次去汉字化运动,1443年朝鲜公布了创制的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是第一次,结果没成功(当时我们处明朝英宗时期,接近土木堡之变了);第二次是朝鲜战争以后,李承晚推行了废除汉字运动(原因是我们变成敌人了);第三次是1970年朴正熙禁止中小学学习汉字。(当时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他们经济发展却是号称汉江奇迹,人均gdp翻番,对比之下显得我们弱啊)
●【日本】1866年(庆应2年),日本号称“邮便之父”的前岛密向幕府大将军德川庆喜提交了《汉字御废止之议》,请求废除汉字。他也因此被誉为“首倡废汉字第一人”。
具体过程漫长而曲折,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人自己可以搜索日本,汉字废止论。
在日本去中文转西化的几十年后,开始了甲午战争,也印证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有了西方世界很强大,中国(当时是清朝)变弱,日本变强的清醒认知,从来就没有自欺欺人,并且把中国当做日本崛起最大对手,有了吞并中国的野望了。
●如果能抽离掉对韩国与日本去中文的尴尬不适感觉的话,我们会发现,韩国日本这些操作的基本原则仍然还是国家的敌友关系和实力的消长。
因此,降低英语高考权重不仅仅有节省海量国人的时间精力金钱资源的现实意义,还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其一是美国英国等真的已经不是我们朋友的清醒认知,其二是西方世界的重要性和实力地位的下降和东方的崛起。
小结
●英语在中国高考中的存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并非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什么不能触碰的祖宗之法。
●英语的存废与权重是由“对应国家与我国的敌友关系”,“该国的实力强弱”这两者决定的。而其中敌友关系更为关键。
●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美国和我国实力的此消彼长”这两个决定因素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降低英语高考权重的举措恰到好处,不过分(一下子全部取消),也不自欺欺人(认为中美世代友好,中国还是不行)。
(就算以后中美重归于好了,降下去的权重升回去也来得及。不过我个人对此不太乐观。)
衍生阅读: